中国古代有很多宏伟、壮观而又充满智慧的奇观建筑,就包括北京的紫禁城,也就是故宫。说起故宫,就要感谢一个人——明成祖朱棣,就是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,建立起这些雄伟的宫殿。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故宫的故事。
文章插图
大家都知道,朱棣本身并不是皇储,而是在外镇守的藩王,拱卫明朝的屏障。但是他是怀有野心的,本身有资历、有功劳,肯定不服自己的小辈朱允炆。更要命的是,朱允炆即位以后,觉得藩王对皇权的威胁太大,决定削藩。结果在一系列骚操作之下,逼反朱棣,丢掉了皇位。
文章插图
朱棣坐上龙椅以后,考虑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迁都。这也是明朝迫切要解决的问题。朱元璋一开始把权力中枢定在南京,那是因为他只有南京。他心中是不太满意的,定都南京的朝代太短命了。之后朱元璋也考虑过开封、长安,都不是很好,一个无险可守,一个漕运不便。在《明史》中记载,朱元璋曾让太子朱标去秦中地区考察,琢磨定都的事情。结果朱标回来就病死了。所以迁都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到实处。
文章插图
考虑到对北方地区的控制,朱棣决定在北平定都,也就是现在的北京。这是一个很有胆识、也很自信的举动,就是所谓的“天子守国门”。迁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,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,比如说迁移人口到北京发展;疏通运河加强运输能力;还有紫禁城的建造,也需要从明朝各地取材。
文章插图
故宫中保和殿的背后,安着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雕。它长超过十六米、宽三米、高一米,整体重量超过两百吨。这样一个大家伙,又不能走水路运输,明朝人是怎样把它运到北京的呢?这里就要用到“旱船拖运”的办法,借助大自然的力量。
文章插图
具体做法是这样的:沿途开凿水井,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往地上泼水,就这样制造一条“冰路”;用木头制作旱船垫在石块下面,减小摩擦力来进行拖运。怎么样,是不是很有智慧呢?即便如此,运输这块巨石也花费了数以万计的人力、近两千骡马,可想而知整个紫禁城耗费的国力了。虽然朱棣给后世留下无比宝贵的遗产,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,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吧。参考文献:《明史》、《国初事迹》


网站地图